2023年12月28日,以“大模型·大未来”为主题的“2024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准测试科创发展大会”在成都高新区盛大举行。此次大会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指导,成都传媒产业集团主办,红星传媒(成都)有限公司承办。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知名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参与。会议期间,发布了《2023人工智能大模型基准测试白皮书》等重要成果,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技术交流与发展。大会还通过系列活动和“巢燧杯”大赛,积极促进数字经济的创新应用。
2024年12月25日
2024年,国产大模型市场竞争激烈,Kimi、百度和阿里云等公司成为焦点。Kimi在2024年以其出色的长文本处理能力迅速崛起,甚至在部分能力上超越了海外主流产品。Kimi的智能助手访问量和下载量大幅增长,成为市场领军者,引发了其他大模型公司如百度和阿里的策略调整。
与此同时,2024年3月,Kimi将上下文无损输入长度提升至200万字,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用户互动体验,也标志着国产大模型技术的重大进展。百度和阿里云面对Kimi的强势表现,纷纷采取措施,包括降价和免费策略,以期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市场份额。然而,这些措施未能阻止Kimi在市场中的迅速扩张,百度和阿里的用户访问量分别下降了33.42%和45.05%。
在这一背景下,国产大模型的市场格局正在重新洗牌,各家公司纷纷调整策略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2024年12月24日——亿欧网发布了2024年AI大模型年度十大关键词,强调了开源大模型的趋势。结合全年热点事件、重点领域突破、商业化落地趋势、技术发展动态及未来方向,亿欧筛选出一些关键词,如“开源与闭源竞争”、“行业集中与两极分化”、“多模态与智能Agent的创新”等。大规模预训练的大模型是AI领域的一项重大进步,能达成更高的准确性、降低应用开发门槛、增强泛化能力。大模型最早在NLP领域受到关注,随着多模态能力的发展,这一趋势扩展到CV领域及多模态通用领域。此外,AI数字人行业快速成长,数字化赋能绿色智能制造等趋势也显示出AI的巨大潜力。大模型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构建,拥有数十亿甚至数千亿个参数,其设计目的是提升模型的表达能力和预测性能。
2024年12月2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在“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华东分会场举办的“大模型焕新:新场景与新生态”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一份深度观察报告。此次论坛吸引了多位行业专家,其中包括中国信通院副院长魏亮。报告讨论了大模型技术在智能化、通用化和普惠化方向的发展趋势,并指出当前大模型在工程实践、技术选型和能力评估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此同时,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还发布了《2024大模型价值新视界:场景落地应用全景洞察图谱》,涵盖11个重点领域和超过40个垂直细分场景。报告强调,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步,它将在推动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
2024年12月24日——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沙利文(Frost & Sullivan)近日联合头豹研究院发布了《2024年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报告》。报告指出,大模型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全面的知识体系,正在各行各业加速应用。这些大规模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有效缩短了人工智能模型的开发周期,同时大幅降低了开发成本,推动了大模型技术与各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
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行业大模型的市场份额和竞争格局,阐述了各细分行业的市场规模及主要参与者。华为云在医疗大模型与药物大模型领域的突出表现也被特别提及。报告还深入挖掘了典型应用场景及核心商业价值,旨在全面展现行业大模型的商业化发展前景。
此外,报告强调,大模型行业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多个子领域,正在成为生成式AI等技术的“试验土壤”和“培育基地”。报告的发布为企业在选择和应用大模型时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5日
近日,腾讯发布了《2024数字科技前沿应用趋势》报告,揭示了通用人工智能和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方向。报告指出,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进步,AI智能体(Agent)有望成为下一代平台,并将在数学推理、新药研发和材料发现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端侧大模型的加速部署预计将成为未来交互的新入口。
报告强调,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正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并可能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腾讯研究院的专家认为,AI技术通过不断进化的交互方式和强大的生成能力,将在未来重塑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此外,报告中也提到了AI治理的重要性,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引领一个更加智慧和安全的未来。